婚禮策劃
聯系方式
聯系人:趙先生
電話:023-8862525
郵箱:cngaowang@msn.com
世界各地婚俗 |
編輯:重慶真愛婚禮服務有限公司 時間:2012/04/13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世界各地婚俗 |
1.意大利婚俗:崇尚無限自由意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于訂婚、結婚有不少傳說。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意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槎Y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2.越南婚俗:長輩操辦婚事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后,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并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3.非洲婚俗:新娘婚前褪毛位于埃塞俄比亞腹地的卡洛族在物質財富方面非常貧窮??遄迮訛榱苏业揭粋€好人家,她們在進入青春期后,要在前身和腹部用刀片切割出一些口子,而后把大量竹簽插進傷口,并使它們呈現一定的圖案。據卡洛族的男子說,這樣做后,對男人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斯瓦希里族居住在肯尼亞的拉莫地區。為了把新娘打扮更加美麗,新娘在出嫁的前幾天,要把除頭發外,脖子以下身體各部位的體毛刮得干干凈凈;由女親戚往她的身上畫一些花紋。 4.芬蘭婚俗:新郎新娘被綁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伙子或姑娘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于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后,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5.尼泊爾: 貝爾果婚貝爾果婚 尼瓦爾人是尼泊爾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最富有藝術創造力的民族,如今保留在加德滿都谷地的古代建筑,大都來自尼瓦爾人之手。在尼瓦爾人家里,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女人會成為“寡婦”。因為尼瓦爾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歲之間),會跟象征著永恒婚姻的貝爾樹果實舉行婚禮,這個結婚儀式在尼泊爾語中叫“益喜”。貝爾果婚儀式在尼泊爾語中叫“益喜”。如今已演變為一個盛大節日。所有尼泊爾未成年女孩(據說是12歲之前),只要家境好有條件給孩子裝扮的都可以參與。這一天小姑娘們穿上鮮艷的衣裙,掛滿精致的首飾,額頭中央點上吉祥紅痣,在祭司的主持下,由母親外婆等女性長輩的陪伴下對著貝爾果行禮。 很多尼泊爾人信仰印度教,而貝爾果婚的新郎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他們相信,“益喜”后的女孩能夠一生擁有西瓦大神的辟佑。 6.在印度: 兒童新娘兒童新娘在印度,每年5月左右都是兒女們舉行“集體童婚”的傳統節日,許多父母都在為10歲左右的年幼兒女張羅婚禮,有的“新娘”甚至還在吃奶,有的甚至是被父母抱在懷里完成結婚儀式的。 7.摩梭人: 走婚走婚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后,會在半夜的時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于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后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后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走婚是云南省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結婚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要素是愛情,并沒有經濟聯系,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系更純粹,但也因此而使得男女關系較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關系中牽系極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網絡。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
上一條:傳統婚俗之七——鬧房篇 | 下一條:選伴娘 |